2012年以來,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人武部在區委、區政府的支持下,發揮“經歷相似、情感相近”的獨特優勢,組織人武戰線與復退軍人結成300餘幫扶對子,開展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,幫助3000復退軍人奔小康。去年底,他們的經驗做法被上級推廣。
  關註復退軍人回鄉疾苦
  2012年初,區人武部政委李佳華到西樵鎮調研,發現13名參加過邊境作戰的復退老兵由於年齡偏大、缺乏專業技能等原因,長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,生活比較困難。這一現象,立即引起了李政委和工作組的註意。隨後,區人武部會同民政局,組織各鎮(街)重新對轄區內復退軍人,特別是參戰老兵的家庭情況、經濟收入、身體狀況等進行摸底,召開座談會30多次,下發調查表格近千份,最終建立起詳細的復退軍人檔案,做到一人一卡。
  從摸底情況看,全區共有復退軍人3.2萬,其中生產生活困難的達3000人。在一次座談會上,丹竈鎮退伍老兵李常全對戰友的困難如數道來:劉臣家境不好,卻又遇上嚴重車禍,住院費就需要6萬多元,全家一下子陷入困境……
  復退軍人的疾苦牽動著人武部領導的心,不久,一份調研報告擺上了人武部黨委會案頭。報告分析了困難復退軍人的各種情況,重點提出了下一步開展幫扶活動的方案。“過去,受社會轉型期積累的各種矛盾影響,個別復退軍人出現一些負面行為,搞這項活動會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?”有人在會上提出這樣的顧慮。
  “怕,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!”黨委會經過激烈討論後達成一致:這是人武系統官兵和職工的責任,要拿出戰友的真情和擔當,主動作為,帶著感情為復退軍人排憂解難!經過會議研究細化後,人武部黨委向佛山軍分區和區委、區政府作了專題彙報。
  “這項工作不僅有利於提振軍心士氣和鞏固國防,還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穩定。”上級對人武部黨委的提議給予肯定,並決定以南海區為試點,深入開展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,動員更廣泛的力量幫扶復退軍人,彌補政府在這方面工作中的不足。區委、區政府還明確,區雙擁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幫扶活動的組織領導,各鎮(街)黨(工)委、辦事處要指導村(居)民兵營開展幫扶活動,建立起軍地常態化的協作機制。
  三級聯動勇於破難求進
  “上級的肯定和厚望,給我們指明瞭方向。”2012年3月,區、鎮(街)和村(居)三級分別成立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領導小組,區人武部邀請民政等部門召開協調會,研究活動開展的具體辦法,並確定在桂城、羅村、丹竈3個鎮(街)試點。3個試點鎮(街)黨委及時調整領導分工,安排黨委委員、武裝部長兼管民政工作,加強對活動的領導統籌,推出了30多項配套活動方案,有力促進了工作落實。
  2012年7月,區人武部組織召開現場會,總結推廣3個鎮(街)的試點經驗,幫扶活動隨即在全區鋪開。全區近千名專武幹部、民政職員、民兵骨幹走村入戶,與存在困難的復退軍人結成300餘幫扶對子,把溫暖的話遞上門、把解難的招送進家。
  ——幫思想,樹正氣。完善區、鎮、村三級復退軍人訴求反映網絡,依托全區200多個民兵營成立“退伍軍人之家”,定期召開復退軍人座談會,交流思想,學習政策,增強法紀觀念。組織支部書記、民兵營長等與思想有波動的同志結成幫扶對子,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。2013年清明節,區里組織參戰老兵掃墓、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,激發大家榮譽意識和奉獻精神。
  ——幫生活,解困境。在區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領導小組協調下,全區出資900多萬元用於節日慰問和撫恤,發放臨時困難補助金350萬元。成立關愛戰友基金,累計募捐110多萬元,為40多名復退軍人解決各類困難270餘次;桂城街道發揮中心城區志願者活動和公益活動豐富的優勢,開展“免費理髮”“義診”等20項活動,讓200多名復退軍人受益。
  ——幫生產,促發展。區人武部加大工作力度,協調在區黨校、區電大開辦退伍士兵學歷提升班,在區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退伍士兵進行職業技能培訓,先後有1500多人次參加了免費培訓。設立退伍士兵創業扶助基金,退伍士兵可一次性申請最高20萬元的3年免息貸款。建立復退軍人職業技能人才數據庫,積極向社會推薦就業,有120多人通過就業實現脫貧。
  暖心工程期待拓展深化
  2013年8月,佛山市在南海區召開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現場觀摩會。代表們參觀了丹竈社區“退伍軍人之家”、雲溪社區復退軍人創業點和南海區退伍軍人集中就業示範點,聆聽了復退軍人黎兆漢和吳偉寧的事跡報告,一致稱贊幫扶活動是“暖心工程”。
  54歲的黎兆漢是丹竈鎮新安社區黨總支部副書記,1982年退伍回鄉,1988年創辦潤威塗料公司。多年來,他致富不忘國家和軍隊的培養,以公司為平臺盡可能地幫助復退軍人。2007年,得知戰友李加文患頸椎壞死病、沒有經濟來源時,黎兆漢主動與他聯繫,並安排到自己的公司一個合適的崗位。從此,李加文每月有2000多元的穩定收入,全家生活得到較大改善。開展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以來,黎兆漢幫扶戰友的信心更足了,他在擴大公司生產的同時,又接收了22名復退軍人到公司上班。
  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中,轉業幹部吳偉寧創辦的南海區青少年軍校相繼聘請了180多名復退軍人,大家互幫互愛,營造出大家庭的親情和溫暖。獅山鎮退伍戰士萬利堯在學校訓練部工作,2012年他母親患股骨頭壞死病癱瘓在床,靠他一個人工資無力支付醫療費,吳偉寧牽頭捐款3.5萬元,又積極聯繫廣州一位骨科專家,為小萬母親做了康復手術。
  “南海區開展‘手拉手、幫戰友’活動開了個好頭,涌現了許多感人的故事。”佛山市市長劉悅倫號召向他們學習,要求全市將這項活動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,作為創新復退軍人服務管理工作的抓手堅持下去。2013年9月,市裡下發《關於開展復退軍人幫扶活動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建立部門聯動、社會幫扶和掛鉤幫扶機制,並將復退軍人納入社會管理服務新體系。
  “通過一年多的實踐,我們感到發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幫扶,形成多元化的立體幫扶網絡,是‘手拉手、幫戰友’活動拓展深化的重要方向。”區人武部李政委談到,一方面要發揮黨組織和工、青、婦組織功能,村(居)黨支部書記、黨小組長,與本村(居)幫扶對象結對,工會與工廠、企業的幫扶對象結對,共青團、婦聯分別針對子女、配偶開展幫扶工作;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組織形式豐富、方法靈活、喜聞樂見的優勢,將幫扶活動納入其中。比如,發揮愛國擁軍促進會的積極作用,加大招錄復退軍人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,積極動員民營企業在用人上向復退軍人傾斜。
  關愛復退軍人
  理應主動作為
  ■廣東省軍區司令員 蓋龍雲
  復退軍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,他們曾經在戰場上英勇戰鬥,在邊疆海島、荒漠高原站崗放哨,在高溫高濕等惡劣環境中無私奉獻,在搶險救災、處置突發事件等急難險重任務中衝鋒陷陣,理應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尊重與關愛。為了讓復退軍人更有尊嚴、生活得更加幸福,近年來,廣東省建立了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制度,探索走開了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的復退軍人服務管理新路。
  省軍區系統作為軍地之間的橋梁紐帶,在復退軍人服務管理上理應主動作為。要發揚人民軍隊團結友愛、互幫互助的光榮傳統,帶著感情、帶著責任做工作,協助地方政府出台幫扶措施,落實優撫政策,搞好技能培訓,及時瞭解思想狀況,幫助解決實際困難,搭建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,切實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、部隊的關愛。
  南海區人武部組織開展的“手拉手、幫戰友”活動是一項有益的探索和實踐。他們通過幫思想、幫生活、幫生產,拉近了與復退軍人的感情距離,化解了矛盾問題,促進了社會和諧,是引領社會新風尚、凝聚發展正能量的有力舉措。
  復退軍人服務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,在具體工作實踐中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,創新方式方法。要與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建立聯動機制,形成信息互通、互聯互動的局面;要建立社會幫扶機制,充分調動社會力量,去幫扶、解決復退軍人的實際困難;要建立掛鉤幫扶機制,對重點困難的復退軍人,要廣泛開展個人幫扶、單位幫扶、企業幫扶等,共同推動復退軍人幫扶活動的常態化。
  來源:解放軍報  (原標題:結對三百,幫扶三千,老兵再揚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56ppru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